3 七月
台中都會三日遊 (D2-1)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
還看了太空劇場─恐龍大追擊。
(2008-07-03) Shinjia
因為寶寶上小學之後超迷恐龍,所以也特別安排了科博館的行程,除了有常態的恐龍館外,還有太空劇場的《恐龍大追擊》影片,想來都是寶寶愛看的內容。原本都已經將時間和動線規畫清楚,沒想到現場一看,影片的時間從暑假後才改了新的時段,於是不得不在太空劇場及立體劇場兩者之中擇一觀賞,當然就是選擇恐龍的啦。
在等候影片開演前的時間,我們就先到科學中心參觀。地下一樓設計了許多與物理有關的設施,全部都可以動手操作,孩子們即使不懂得它的科學原理,僅當個玩具來玩,就蠻有意思的。
數數看,照片中有幾個人呢?
這張利用光的錯覺讓媽媽變小、三寶變大的照片讓三寶事後看,一定覺得很有趣。後來換成爸爸進去,讓三寶實際看爸爸在房裡的改變,爸爸從左邊走向右邊,結果還沒看到爸爸變大,就先聽到爸爸的頭,重重地撞在屋頂的聲音。
手腳會任意擺動的效果,好像跳舞一樣。
釘子造成的浮雕,三寶把手伸到桌下,推出釘子就可以看到手的立體浮雕。當爸爸的還是得犧牲一下,讓他們看看臉部的浮雕。
管風琴好像吧台。
光感應的電子琴,近來熱衷鋼琴卻苦於無琴可彈的媽媽,一定很想抱一台回家。
人走了,影子卻不想走。讓人想起陶淵明的詩《形贈影》《影答形》
科學中心的其他樓層就有點無趣了,像二樓整個介紹電腦晶片的展覽館,裡頭有台積電捐贈的晶圓廠的各項儀器設備,不過看不懂也摸不到,這才體會到,電腦科技的樂趣,只濃縮在一個小小的螢幕上。
在室內玩了一陣,恰好時間也差不多了,便進入太空劇場觀賞影片。太空劇場是一個360度全景的天幕,坐在中段的位置幾乎是半躺著看影片。影片內容除了幾段電腦製作的恐龍撲殺動畫外,主要內容都是考古的記錄片,其實就和《非常迪斯可》頻道的節目很類似,唯一不同的是超大螢幕的臨場感及頭暈感受了,雖說知識性十足,但我們是抱著看恐龍動作片的心態來看,就難免有點失望了。蓉蓉比較直接:這又沒什麼好看的。至於寶寶呢?其實不管問他什麼,答案一律都是:好看。不過寶寶的答案也是真實的,片中介紹偷蛋龍是在孵蛋、以及目前還存在恐龍的後代─鳥─的新知識,一定都有吸收進去。


看完影片已近中午,覺得錯過主館的展覽有點可惜。於是暫時先不管肚子,買票進去大廳參觀。阿婆一方面腳膝蓋無力,另一方面可能是昨天逛夜市的腳部疲勞仍未消退,原不打算進去,後來看到有輪椅可借,這才讓阿婆可以和大家一同進場參觀,沒有缺席。
生命科學廳大多是靜態的資料,但透過動線的設計及逼真的模型展示,邊走邊看,各項展示都還蠻有意思的。
媽媽特別強調,這是要給爸爸看的,原來蓉蓉畫的馬陸就是長這樣。
看到蜥蝪,寶寶就很興奮了,還不斷跟爸爸介紹一些恐龍蜥蝪的理論學說。
有些只是圖片,小孩子也看得開心。
地球原本是一塊陸地,按一個鈕,它就變身了。
走著走著,就走到了恐龍特展廳了,寶寶最愛的暴龍栩栩如生地站在眼前,而且,還是一隻會動的恐龍哩。

本來以為寶寶是比V來照相,之後才知道那是暴龍的前腳,只有二根指頭。
這是太空劇場影片裡的主角之一。好像是假龍……錯了,是甲龍。
暴龍二人組。

我們準備要離開了,寶寶說,他還想再去看暴龍一眼。
從二樓俯瞰恐龍大廳。
實際到了二樓,發現更多吊在天花板上的恐龍。這隻有翅膀不會飛的恐龍,聽說發現之後,改寫了不少恐龍和鳥的歷史。
曾經是阿婆的專利,現在寶寶也來玩這一招。
寶寶又變成大象牙了嗎?
在各館都有販賣部,寶寶在賣店裡什麼都想買,不過最後很成功地…什麼都沒買。科博館雖是個知識性的展覽場,但實在也非常適合假日到此一遊。
綸 8 歲 (小一升小二暑假) ● 蓉 6 歲 (幼稚園中班上) ● 潔 5 歲 (幼稚園中班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