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 十月

北美館美術公園

美術館不能跑跑,還是外面的公園好玩。

(2006-10-20) Shinjia

北美館指的是台北市立美術館,不巧,美術館正在改裝大施工,能逛的只有三樓的大陸畫家展覽;也正巧只有一個展區,因為帶著小朋友一同來,很快就走完了,她們也不致於太無聊。而且只逛一會兒就到地下室喝飲料,多好。
 

 
戶外空地跑跑。
 

 
館外稀稀落落的幾個雕像,好像多年未曾改變。
 

 
外面的公園名稱為美術公園,有幾對新人在此拍攝婚紗照,不知道有沒有拍到突然闖到後面當背景的路人蓉和路人潔。
 

 
擺 pose 囉,小潔幹嘛屁股就轉過來了呢!
 

 
午後寧靜的公園。
 

 
下午陽光依然強烈,大部份的時間我們就在樹蔭底下玩耍。
 

 
盛開的紅花,讓兩姐妹玩得很高興,小潔讓花一片一片地回歸大地,蓉蓉一再交待要把花帶回去給媽媽看。
 

 
偶有飛機飛過,蓉蓉又說好怕好怕。
 

 
離開公園,到旁邊的中山足球館,裡頭搭建著莫斯科馬戲團的帳蓬,外頭正在把白老虎從貨櫃車裡搬出來。警衛人員囑咐我們不要靠近,也有發傳單人員要我們拒看馬戲表演。
 

 
早上騎機車出門,再換捷運出遊,走了一整天,蓉蓉和小潔的疲累是可想而知,在捷運上小潔很快就睡著了,爸爸左手抱著走過台北車站換車,一路上也沒醒來;蓉蓉則在爸爸叮嚀下勉強撐著,不過幾乎在爸爸右手牽著下邊走邊睡。好容易從淡水線換過板南線到了新埔出口,機車已被送到保管場妥善照顧,也讓我們有機會多坐一次小黃,領到機車後再一起去接寶寶下課。

綸 6 歲 (幼稚園大班上)  ●  蓉 4 歲 (3Y0M)  ●  潔 3 歲 (2Y2M)

Re: 北美館美術公園
2006-11-05 02:37:31 |  Vincent 

被糾正了。問題在文中最後一句提到的『好容易從淡水……』應該寫成『好不容易……』

我想沒寫錯。

記得這是小學所學的文法,『好容易』和『好不容易』都是『非常不容易』的意義。最有名的例子,當屬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棒球報導:

『中華大勝日本』及『中華大敗日本』都是打贏的意思,是民族意識作祟嗎?還是中文的特殊文法!

『好喜歡』及『好不喜歡』都是很喜歡的意思。
『好熱鬧』及『好不熱鬧』都是很熱鬧的意思。
以上兩者『好』或『好不』的用法,都是肯定的意思。

偏偏『好容易』及『好不容易』,就都是否定的意思。

相關的用法還有:

『看得入神』及『看得出神』都是肯定的句子,很入神的意思。

『差點兒摔倒』及『差點兒沒摔倒』都是險些摔倒,因為摔倒了就無關差點還是差很多。

『在還沒領到薪水之前』及『在領到薪水之前』,不管怎麼說,都是沒錢。

『玻璃差點破掉』及『玻璃差點沒破掉』,同理,破掉就什麼都來不及了。

了解嗎?『好容易了解』吧!


Re: 北美館美術公園
2006-11-05 15:15:15 |  三寶馬麻 

蓉蓉拿的花,是台灣欒樹的『果實』,而不是花,它的花是小小的黃花,在小黃花謝了之後,就會長出果,果實有三片紅色果苞,像燈籠狀蒴果,形似紅色的小氣球,相當耀眼,蒴果顏色由淡紅轉為紫褐,成熟後,從果瓣中肋裂開,種子像是夾在三片蝶衣中。

上網還看到它的用途,除了是常見的行道樹之外,黃花可提鍊成黃色染料,也可入藥治療眼睛紅腫。而圓黑堅硬的種子,稱為木欒子,可穿成念珠。
真神奇....


Re: 北美館美術公園
2006-11-05 15:20:13 |  三寶馬麻 

又看到有關台灣欒樹有趣的地方:『台灣欒樹為台灣的特產闊葉樹,喜歡陽光充足的地方。它和荔枝、龍眼是近親,與較多人認識的苦楝,未開花時外形相似,台灣欒樹與苦楝都有一樹的羽狀複葉。苦楝又名苦苓,屬於楝科,台灣欒樹則屬無患子科,因為形相似,所以有苦苓舅之稱,即苦苓之舅舅也。若不仔細比對,常會錯認舅舅與外甥,從名字也可知道長幼有序,欒樹是台灣原生種。』
原來它是苦苓的舅舅啊.....


Re: 北美館美術公園
2006-11-07 03:06:09 |  Takol 

可是這邊的前後語氣是「十分不容易」從淡水線... 然後將「十分」改成「好」字,所以正確解答應該是「好不容易」,文中寫的「好容易」是錯誤用法。

至於「好喜歡」和「好不喜歡」雖然可以混用在肯定語氣,但卻不可混用在否定語氣。同樣的道理。


Re: 北美館美術公園
2006-11-07 04:19:05 |  三寶馬麻 

謝謝Takol的支援,不然我之前糾正爸爸時,還被小唸了一下....


Re: 北美館美術公園
2006-11-07 05:11:56 |  Vincent 

不不不!

Takol提到的"前後語氣"確實是這個用法的判斷依據,嚴格地講,是看後來的結果來論定,如果後來的結果是積極、正面、肯定的,那用『好容易』或『好不容易』都正確;若是結果是消極、反面、否定的,那就不能用『好容易』了。

我的過程是很辛苦地坐捷運換車,最後終於到了目的地,所以最後結果是正面的、高興的、快樂的,所以之前的過程可用『好容易』來形容。

可是,如果本文是寫成,辛苦地坐捷運又換車,『好不容易』離開車站,卻發現機車被吊走了,還是沒辨法回家。這時後面的句子就是消極的、難過的、反面的,這時就不能用『好容易』來形容。

所以再注意一下,我的機車雖然被吊走了,還要花錢搭計程車,但我的心情及語句都還是蠻高興的哩,所以在這種正面的結果下,真地是『好容易』回到了家。


Re: 北美館美術公園
2006-11-07 05:17:10 |  三寶馬麻 

蛤~還有這樣硬拗的哦~


Re: 北美館美術公園
2006-11-07 08:26:26 |  Takol 

你贏!


Re: 北美館美術公園
2006-11-07 10:52:58 |  Vincent 

不是狡辯,『好容易』真地是這樣用的啦。

只是,若是一般的習慣不再採用這樣的用法時,我也覺得配合改變一下會比較好,畢竟用『好不容易』對所有的人都不會有所質疑時,何妨不改。(PS.『何妨不改』和『何妨改』……OK,OK.Stop!)

不過本文還是不做修改吧,一旦改了,這一系列的討論,少了原文參考,就沒意義了。

舉個有名的例子,一直還是有人在討論『每下愈況』和『每況愈下』的用法孰是孰非,或其演變之根源如何。我整理結果如下:

『每下愈況』,莊子時期即有,意思是要看一頭豬夠不夠肥,要愈往底下看, 看豬的腿或腳(因為這些地方比較難肥),愈能知道豬的狀況。

『每況愈下』,在宋朝時演變的用法,意思是狀況愈來愈不好,愈來愈低下。

所以呢,現在的用法其實只有後者 (每況愈下),硬要套用前者的寫法或意思就顯得格格不入。面對這種現象,與其悲觀地認為是積非成是,不妨積極地認為是約定俗成。


我要回應這篇主題:
作者:
標題:
內容:
請計算 + = (阿拉伯數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