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二月
(D1-1) 花蓮港餐廳
擺脫北部的濕冷氣候,到花蓮天氣就好了。
(2008-02-01) Shinjia
2008春節旅遊日期選在除夕前,內容是花蓮及台東五日遊,目的在避開春節的人潮,希望有個輕鬆悠閒的假期。固定的旅遊班底─五大五小,租一台十人座的大車,車子蠻新的,但座位卻不如去年的 T4 來得寬敞。還有個更大的狀況是,氣象預報提到寒流來襲,天天下雨,因此厚外套、雨傘等都不能減少,因此四排座椅塞人、塞行李…塞得滿滿的。
婷婷坐第一排,因為她容易暈車,即使是用老爺車的開法,行經蘇花公路的山路也會令人不適,還有其他小孩也難保不出狀況,於是在一離開東部的高速公路後,便讓他們都睡覺,有經驗的我們,能夠控制自如,果然一到蘇花公路起點,差不多都睡了。
阿公阿婆經常參加旅遊行程,花蓮已遊過數十回。而我們上一次去花蓮,是六個月前,只有三寶一家和阿公阿婆;再上一次去花蓮,則是六年前的事了,早期和阿姨同去,婷婷和達哥都還小,要推要揹要抱,腦中浮現大家不斷聊著的回憶;眼前道路一片清淨,幾乎沒什麼車輛;天空雲層雖厚,但已經不再下雨,地面是乾的;氣溫也漸漸轉暖,不再寒冷,讓大夥心情愈來愈輕鬆。還來不及感覺到車程的勞累,花蓮已經到了。

在蘇花公路途中有遇到一處整點放行的關卡,車子停在路上約 20分鐘,因此到達花蓮市區時正值中午,按照媽媽原本的計畫,直接開到花蓮港餐廳吃午飯。

花蓮港餐廳當然是位在花蓮港,不過它離港區很遠,是在長長的防波堤後,近出海口的位置,所以看不到大船,只偶而有幾艘拖網的小漁船經過。



從餐廳望去一條條的平行線,低矮的雲層下只在遠方露出一點天空藍,連接著海平面,到近處則是長長一道防波堤,堤內水道有船通過,更近處碼頭岸、幾道鐵路、人行步道偶有行人通過,最前方則是車道,幾種交通工具的車道並行,還蠻有趣的。
餐廳門口的小庭園,肚子餓的我們,沒有人在此逗留。
大概是非假日的關係,餐廳內只有另外一桌客人。難不成是這個原因,老闆煮得特別多,菜一盤一盤地端來,菜色下飯讓大家多盛了幾碗,羹湯味美也忍不住一添再添,在肚子都已經鼓起來的狀況,老闆又送上極力推薦的竹筒飯…真是吃不消了。
小朋友們吃到一半飽了,就通通出去跑跑。阿婆在近一個月前買了三台數位相機給婷婷、達哥和寶寶,所以三個人也到處拍,五個小孩子在餐廳外玩,隨處可看到店老闆擺設的裝飾品,也就一一入鏡。
這一個高腳椅挺有意思,是用鐵桿和石頭串接而成。餐廳內大多數的裝飾物也都是這些材料,而設計的造型也多和魚有關,海邊的特色顯而易見。




由於帶出來的相機數量不少,爸爸媽媽也有機會上鏡頭了。仔細算來,除了阿公及蓉蓉小潔外,其餘人手一台,一共有六台相機,而且每個人照相的重點都不一樣,待日後幾天便可發現。

爸爸照了很多景觀、雕塑作品。

除了石雕的魚,也有醃製曬乾的魚,不過只要是吃的東西,通常都是寶寶拍攝的。

沒有相機的小潔,當模特兒最適合。
很多人同時拿相機照相的缺點是…常常不知道眼睛要看哪一台。
達哥照相的重點是,照了一大堆狗。果然家中有養狗,在外面也不知不覺地會注意到狗。



這隻狗和達哥家裡養的 Bogi 好像,都是黑黑一坨,是失散的兄弟也說不定。



離開餐廳後,便到靠海堤防邊走走。
附近並無景點或遊樂設施,但小朋友在坡道上跑上跑下,就可以玩得很快樂了。



七年前第一次帶婷婷來花蓮時 (三寶都還沒出生),她就像現在的小潔一般大,如今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小女生了。
天氣暖活,擺脫北部連日又濕又冷的天氣,盼望有個好假期。
綸 8 歲 (小一下學期) ● 蓉 6 歲 (4Y4M) ● 潔 5 歲 (3Y5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