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 八月
曬乾紅棗
(2008-08-14) Shinjia
媽媽的朋友送了一包新鮮紅棗我們,直接就可以生吃,味道還不錯,可以當做一般的零食。由於紅棗的採收期就在七月底到八月初,原先也計畫前去苗栗採摘,可惜因為假日臨時有事而未能成行。
大家第一次看到新鮮紅棗,覺得蠻新鮮的,也很疑惑它明明就是青色的,為什麼之後會變成紅色又皺皺的樣子。有這樣的問題當然就是從網路上獲取知識了,但也覺得可以趁此機會,讓寶寶親身執行實驗,想必印象會更深刻。
紅棗若要長久保存,便必須加以曬乾,所以這個實驗便是要實地去曬紅棗,了解所需的時間,同時觀察這一段過程產生的變化。隨便挑了十顆新鮮紅棗,放在盤子裡拿到陽台,因為房屋前方仍有大樓,所以幾乎沒有陽光直曬的機會,也考慮帶到頂樓去,但最後仍選在陽台,比較方便。實驗的目的是想要知道紅棗何時會變色,中間的過程又會如何。
和寶寶討論做實驗的方法,也引發出一個問題:白天有太陽,那晚上怎麼辦?有了這個想法,於是又衍生出另一個可以做比較的實驗。於是將十個紅棗分成兩份,一份放在杯子裡,稱為 A 組,另一份仍放在盤子裡,稱為 B 組。至於為何要區分杯子和盤子,沒有特別的原因,只因為一時找不到兩個一樣的,就隨手拿了個容器就來用了 ^_^||||
兩組白天都會放在戶外曬,但到了晚上,就把 A 組放進室內,用燈光持續照它,讓它一整夜都有光照射。同時先帶領著寶寶猜測結果,預期 A 組因為受光時間增加一倍,應該會比較早變成紅色吧?!
到了第二天,寶寶一起床就把 A 組拿到戶外和 B 組再一同曬太陽,到了傍晚,他就會拿到房裡。之後每天如此,偶而有中午出門晚上才回來時,寶寶也會提前先把 A 組帶到室內曬日光…燈。
同時,每天用相機記錄紅棗的樣子。以下便是每天的變化,左邊的照片為 A 組,右邊的照片為 B 組。這是第一天 (7月30日) 的樣子。
7月31日,第二天。

8月1日,第三天。

8月2日,第四天的早上。

8月2日,第四天的晚上,突然發現一下子都變成紅色的了。

8月3日,第五天。

8月4日,第六天。

8月5日,第七天。

8月6日,第八天。

8月7日,第九天。

8月8日,第十天。

因為在第十天之後,發現已經曬到相當的程度了,便不再天天照相記錄,但仍放在戶外繼續曬,直到再過五天 (8月13日),宣告實驗結束。
和寶寶討論了一下實驗的心得,大致上是約在第四天時會突然快速地變紅,但紅棗仍然很飽滿。之後繼續曬,才會慢慢乾扁變皺。而另一個 A 組和 B 組的比較,則是是假設不同,兩組其實算是沒有差異的。
爸爸要寶寶描述在太陽下的感覺,讓他知道太陽有『光』和『熱』,在我們的兩組中,差異的部份其實是光的部份,也由此推導也許平常要將植物曬乾,依賴的可能是熱的部份。寶寶馬上提到:那就把紅棗拿去煮一煮…是個不錯且合理的想法,也許下次找個機會,再來進行熱的實驗。
在不太有太陽的地方曬了半個月,紅棗果然也像是紅棗了。
綸 8 歲 (小一升小二暑假) ● 蓉 6 歲 (幼稚園中班上) ● 潔 5 歲 (幼稚園中班上)
Re: 曬乾紅棗2008-08-22 21:58:57 |
惠萍 區區幾顆紅棗,竟讓全家動起來,妳們真有科學的精神,佩服佩服
BTW, thanks for your photos and website.
Re: 曬乾紅棗2008-09-02 11:48:15 |
糖葫蘆 我家也有新鮮的紅棗~
之前一直吃一直吃~ㄏ~還蠻好吃的哩..
現在剩下幾顆也變紅了~嘻..
我也要把它曬乾~來煮桂圓紅棗茶~~~哈哈~~~